3~6岁幼儿体育活动的内容包括哪些?(赛事规程和规则区别?)
- 2024-01-04 01:49:34
- 60
1.3-6岁孩子的体育活动有哪些内容?
3 ~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征求意见稿)目录说明21。健康4。身体和精神状况。运动发育7。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语言14。听力和口语。阅读和写作准备。社会21。人际交往21。社会适应。艺术38 (1)感受与欣赏38 (2)表演与创作40解说1。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引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保育和教育,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特制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二、《指南》旨在为儿童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旨在促进儿童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协调发展。旨在引导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了解3-6岁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预期。第三,《指南》将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又根据儿童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分为几个方面。每个方面由两部分组成:学习与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对3 ~ 4岁、4 ~ 5岁、5 ~ 6岁三个年龄段结束时,孩子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能达到什么样的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的期望。教育建议部分列举了一些能有效帮助和促进孩子学习和发展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四、实施《指南》应坚持以下原则:1。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惜幼儿生命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造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他们的日常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经验的需要,禁止“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2.关注孩子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要注重学习与发展领域的相互渗透和融合,从不同角度促进儿童的全面协调发展,而不是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发展。3.尊重孩子发展的个体差异。既要准确把握儿童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又要充分尊重儿童发展连续过程中的个体差异,支持和引导每个儿童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以自己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中呈现的发展“阶梯”。禁止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1.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是一种身心完善、适应能力良好的状态。幼儿期是儿童身体和机能发展极其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情绪的重要阶段。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心情、强健的体魄、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的生活能力是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和发展的基础。为有效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成人应为儿童提供合理均衡的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满足儿童生长发育的需要;营造温馨的人际环境,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怀,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形成终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孩子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大人的细心呵护和照顾,但也不能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孩子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度依赖的坏习惯,影响孩子的主动性和自主发展。(一)身心状况目标1。3~4岁,4~5岁,5~6岁都有健康的体态。1.(参考标准:男生身高94.9-111.7 cm,体重12.7-21.2kg;女生身高94.1-111.3 cm,体重12.3-21.5 kg。) 2.她能坐起来,被提醒时自然站起来。1.身高体重都合适。(参考标准:男生身高100.7-119.2 cm,体重14.1-24.2kg;女生身高99.9-118.9 cm,体重13.7-24.9 kg。) 2.她能在被提醒时保持正确的站、坐、走姿势。1.身高体重都合适。(参考标准:男生身高106.1-125.8 cm,体重15.9-27.1kg;女生身高104.9-125.4 cm,体重15.3-27.8 kg)。2.始终保持站、坐、走的正确姿势。【教育建议】1。给孩子提供营养健康的饮食。比如参考0-6岁儿童膳食指南,均衡地给孩子提供谷物、蔬菜、水果、肉、奶、蛋、豆制品等多样化的食物。烹饪方法要科学,尽量减少油炸、腌制、烧烤。鼓励孩子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2.保证孩子每天睡眠11 ~ 12小时,包括午睡2小时左右;午睡时间可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少。3.注意孩子的姿势,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姿势。比如,提醒孩子保持站、坐、走的正确姿势;如果发现八字脚、罗圈腿、驼背等骨骼发育异常,要及时就医。桌椅床要合适。椅子的高度应该是孩子写字时脚能自然着地,大腿基本水平;桌子的高度是写字时身体能坐直不驼背不耸肩;床不能太软。4.每年带孩子做健康检查。目标2情绪稳定快乐3~4岁4~5岁5~6岁1。情绪比较稳定,很少因为一点小事哭。2.不开心的时候可以听听大人的劝说,很快冷静下来。1.时刻保持愉快的心情,不开心的时候可以快速缓解。2.在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能够接受解释,不要发脾气。3.愿意把自己的情绪告诉身边亲近的人,一起分享快乐或寻求安慰。1.永远保持愉快的心情。了解一些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并尝试化解。2.表达情绪的方式很温和,不发脾气。3.能够随着活动的需要快速改变情绪和注意力。【教育建议】1。营造温馨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孩子形成安全感和信任感。比如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用积极快乐的情绪去影响孩子。用欣赏的眼光对待孩子。注意发现幼儿的优点,接受他们的个体差异,不要和同龄人做横向比较。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要心平气和的处理,不要尖锐的训斥和谩骂。2.帮助孩子学会正确表达和调节情绪。比如用适当的方式表达情绪,给孩子树立榜样。如果你生气了,不要发脾气。与孩子谈论你的快乐或愤怒,鼓励他们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情绪。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并给予适当的引导。比如,如果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不是很难压抑,冷静下来后告诉他什么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当孩子不开心时,主动询问情况,帮助孩子化解负面情绪。目标3有一定的适应性:3~4岁,4~5岁,5~6岁。1.能够在炎热或寒冷的室外环境中移动。2.换一个新的环境,情绪可以更快更稳定,睡眠饮食基本正常。3.能够在帮助下快速适应集体生活。1.能够在炎热或寒冷的室外环境中连续移动约半小时。2.当换到一个新的环境时,较少出现身体不适。3.能迅速适应人际环境的变化。如果你有一个新老师,你可以很快适应。1.可在炎热或寒冷的室外环境中连续活动不少于半小时。2.天气变化时感冒少,能适应车、船等交通工具带来的轻微颠簸。3.能很快融入新的人际环境。如果换一个新的幼儿园或班级,可以很快适应。【教育建议】1。保证孩子的户外活动时间,提高孩子适应季节变化的能力。比如每天给孩子安排不少于两个小时的户外活动,包括不少于一个小时的体力活动,在季节交替的时候坚持。因地制宜,在温度适宜的过热或过冷地区进行户外活动。2.经常和孩子做游戏,如手拉手转圈、荡秋千、转椅等,让孩子适应轻微的摇摆、颠簸、旋转,促进其平衡器官功能的发展。3.锻炼孩子适应生活环境变化的能力。比如关注孩子在新环境下的饮食、睡眠、游戏等,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环境。经常带孩子接触不同的人际环境,比如参加亲戚朋友的聚会,支持他们和不同群体的孩子一起做游戏,让孩子很快适应新的人际关系。(2)动作发展目标1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3~4岁,4~5岁,5~6岁。1.它可以沿着地面直线或在狭窄的低物体上行走一段距离。2.能够用双脚灵活地上下楼梯。3.能够稳定地用脚向前跳跃。4.跑来跑去可以避免别人的碰撞。5.我能用双手把球扔上去。1.能够在狭窄低矮的物体上平稳行走一定距离。2.可以通过爬行、吊膝等方式爬行。3.助跑跨度可以跳一定距离,或者助跑跨度可以跳一定高度的物体。4.可以和别人一起玩追逐躲闪的游戏。5.可以连续扔球和接球。1.能够在斜坡、摇摆的桥梁和有一定间隔的物体上平稳行走。2.能够攀爬攀爬架,网等。双手双脚安全。3.可以连续跳绳。4.能够躲避别人滚过来的球或者别人扔过来的沙袋。5.可以连续投篮。【教育建议】1。通过各种活动发展孩子的身体平衡能力。如:在平衡木上行走,或沿地面直线、山脊行走。玩跳房子,踢毽子,蒙眼走路,踩高跷。2.鼓励幼儿跑、跳、爬、扔、拍等活动,以及跳竹竿、滚铁环等传统体育游戏,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3.球拍球、跳绳等技能活动不要要求太多的量,更不要机械训练。目标2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3~4岁,4~5岁,5~6岁。1.能够用双手悬挂大约10秒钟。2.可以单手向前投掷沙袋2米左右。3.可以单脚连续向前跳2米左右。4.能跑15米左右。5.能走1公里左右(途中可以适当休息和停留)。1.能够双手悬空15秒左右。2.可以单手向前投掷沙袋约4米。3.可以单脚连续向前跳跃5米左右。4.能跑20米左右。5.能够连续行走1.5公里左右(途中适当停车)。1.能够双手吊杠20秒左右。2.可以单手向前投掷沙袋5米左右。3.可以单脚连续向前跳8米左右。4.能跑25米左右。5.能够连续行走1.5公里以上(途中适当停车)。【教育建议】1。开展多种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身体活动,如走、跑、跳、爬等。,鼓励孩子坚持,不怕累。2.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多走路,少骑车;自己上下楼梯,自己背背包。目标3双手灵活协调。3~4岁,4~5岁,5~6岁。1.2.能够熟练地用勺子吃饭。3.可以用剪刀沿着直线剪,边缘基本一致。1.能画出边缘笔直的简单图形,或能折叠边缘基本对齐的纸张。2.你可以用筷子吃饭。3.能沿轮廓线裁剪出由直线组成的简单图形,边缘一致。1.图形可以按要求画,线条基本流畅。2.能熟练使用筷子。3.能沿轮廓线裁剪出由曲线组成的简单图形,边缘一致、光滑。4.能够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或器具。【教育建议】1。创造条件和机会,促进幼儿手的灵活协调运动。比如提供刷子、剪刀、纸、泥球等工具和材料,或者充分利用各种天然的、废旧的材料和常用物品,让孩子进行绘画、切割、折叠、粘贴等艺术活动。引导孩子自理或参与家务劳动,发展手部动作。比如练习用筷子吃饭,扣扣子,帮我妈摘叶子,做面食。幼儿园在布置娃娃屋、商店等活动区域时,提供更多的原材料和半成品,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材料制作。2.提醒孩子注意安全。比如给孩子提供的塑料颗粒、珠子等可移动的物品,要足够大,材料要安全,避免异物进入气管,导致铅中毒。给孩子示范握筷子和笔的正确姿势,以及剪刀、锤子等工具的使用方法。提醒孩子不要玩剪刀等锋利的工具,用完后放回原处。(三)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目标1。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3~4岁4~5岁5~6岁1。在提醒下,按时睡觉起床,坚持午睡。2.我喜欢参加体育活动。3.在指导下不要偏食,不要挑食。我喜欢吃新鲜的食物,比如水果和蔬菜。4.愿意喝白开水,不贪杯。5.不要用脏手揉眼睛,看电视不要超过15分钟。6.每天早晚在提醒下刷牙。1.每天按时睡觉起床,坚持午睡。2.我喜欢参加体育活动。3.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我喜欢吃新鲜的食物,比如水果和蔬菜。4.经常喝白开水,不贪杯。5.懂得保护眼睛,不要在太强或太暗的地方看书,看电视不要超过20分钟。6.每天早晚刷牙,方法基本正确。养成每天按时睡觉和起床的习惯。2.能主动参加体育活动。3.吃饭的时候要细嚼慢咽。4.主动喝开水,不贪杯。5.主动保护眼睛。不要在太强或太暗的地方看书,看电视不要超过30分钟。6.每天早晚主动刷牙,方法正确。【教育建议】1。让孩子保持规律的生活,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比如早睡早起,每天午睡,按时吃饭,保证早餐吃好。2.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比如合理安排膳食,给孩子提供均衡的饮食。帮助孩子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引导孩子不挑食、不偏食、少吃或不吃不健康的食物;多喝开水,少喝饮料。吃饭时不要急,提醒孩子细嚼慢咽。3.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没有牙刷牙膏的时候,可以用盐水代替。经常给孩子洗澡、换衣服、剪指甲。提醒孩子保护五官,如不挖耳朵和鼻孔,不用脏手揉眼睛,看电视时保持3米左右的距离。4.激发孩子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锻炼的习惯。比如给孩子准备一些运动用品,比如球、跳绳、羽毛球等。经常和孩子在户外进行运动和游戏,支持孩子和同龄人一起开展体育活动。和孩子一起看体育赛事或电视节目,培养孩子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目标2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3~4岁,4~5岁,5~6岁。1.提醒下饭前便后洗手。2.可以在帮助下穿上衣服或鞋袜。3.玩具和书可以放回去。1.饭前便后主动洗手,方法正确。2.会穿脱衣服鞋袜,会自己扣扣子。3.能够整理你的物品。1.可以根据冷热增减衣服。2.会自己系鞋带。3.能够按类别整理你的物品。【教育建议】1。鼓励幼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无论做得好不好,都要给予适当的肯定,不要因为做得不好或做得慢而代替他人,以免剥夺幼儿发展自理能力的机会。2.教孩子基本的自理方法,如穿脱衣服鞋袜、洗手洗脸、擦鼻子擦屁股等。3.提供有利于孩子自理的条件。比如给孩子提供一些纸箱和抽屉,让他们整理和存放自己的玩具、书籍或者日常用品。童装、童鞋等。应该简单实用,方便他们穿脱。目标三: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3~4岁,4~5岁,5~6岁。1.不要和陌生人走在一起,不要吃陌生人给的东西。2.注意安全,提醒时不要做危险的事情。3.当你在公共场所迷路时,你可以告诉警察或相关人员你的姓名、家庭住址、父母姓名或电话号码。1.不要在公共场合独自远离成人的视线。2.了解常见的安全标志,遵守安全规则。3.运动时能主动躲避危险。4.知道寻求帮助的简单方法。没有大人的允许,不要给陌生人开门。2.能够自觉遵守基本的安全规则和交通规则。3.锻炼时可以避免给别人造成危险。4.了解一些防灾的基本知识。【教育建议】1。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和必要的防护措施。比如热水瓶、药品、火柴、刀具等物品要放在幼儿够不到的地方;阳台或窗台应有安全保护措施;使用安全的电源插座等。在公共场所注意照看孩子;儿童乘坐和乘坐电梯时应由成人带领;不应该把孩子单独留在家里或车里。2.结合实际生活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比如出门时,提醒孩子要跟上大人,不要远离大人的视线,不要和陌生人走在一起,不要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要在河边、路边玩耍;遵守交通规则等。帮助孩子了解周围环境中不安全的事情,不做危险的事情。不动热水壶,玩火柴或打火机,摸电源插座,爬窗户或阳台等。帮助孩子认识常见的安全标志,如:小心触电,小心中毒,禁止在河里游泳,紧急出口等。3.教孩子简单的自救和求助方法。例如,记住你家人的地址和电话号码,父母的名字和工作单位,知道一旦迷路就向大人求助,并提供必要的信息。万一发生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知道拨打110、120、119求助。可以用书籍、视听资料等材料对孩子进行逃生和救助的教育,用游戏模拟练习。幼儿园应定期进行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逃生演练。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适合做一些拉伸运动,比如打篮球,踢足球,做一些拉伸运动,比如挂单杠。另外,羽毛球、乒乓球也可以,孩子不能做一些负重深蹲。这样影响高度。
2.规章制度有什么区别?
第一,性质不同:
竞赛规则相当于法律,规定了比赛的要求和标准,由国际单项联合会制定,而竞赛规则是一届或一届比赛的政策和规定,由竞赛组委会或筹备组根据竞赛计划制定,相当于策划书。
第二,标准不同:
田径比赛一般是以临场规则为基础,而规则是以规则为基础,用严格的规则制定适合临场比赛的规则。
扩展数据
项目规则:
1.运动员的径赛预赛通过抽签决定,决赛一般由预赛决定。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各走各的赛道,起跑后不得越过赛道,否则成绩无效。
2.开始时,只允许一场比赛。第一场比赛必须补办,以后参赛的运动员取消参赛资格。
3.短跑时,先踩线的人赢,而不是身体其他部位。
万向平台4.在“各就各位”和“准备”的口令后,参赛选手应立即完成相关动作。任何参赛选手未能在合理时间内完成相关动作,均为起始犯规。